0 %

我们常说的红尘,究竟是指啥?

2025-06-15 01:49:15

【日出红尘】

飞观霞光启,重门平旦开。红尘扬翠毂,赭汗染龙媒。(张正见《门有车马客行》)

才分曙色第三鸣,旌旗红尘已出城。(李廓《鸡鸣曲》)

【日落红尘】

红尘暮不息,相看连骑稀。(张正见《洛阳道》)

门车马路,此路在浮沈。白日若不落,红尘应更深。(于武陵《东门路》)

剑锋生赤电,马足起红尘。日暮歌钟发,喧喧动四邻。(杨炯《刘生》)

安知我有不平色,白日欲落红尘昏。(李益《轻薄篇》)

一开始红尘只与日光有关,但它并不是城市的专利,郊陌、乡村也有红尘:

日起霜戈照,风回连骑翻。红尘朝夜合,黄沙万里昏。(谢眺《鼓吹曲之从戎曲》)

岩榭风光媚,郊园春树平。……日落红尘合,车马乱纵横。(陈子昂《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》)

红尘遮断长安陌,芳草王孙暮不归。(韦庄《春日》)

与日光有关的红尘,正对应早晚忙碌之景,给人以碌碌之感,所以渐渐便加注了纷纷扰扰的内涵,成了人世间代名词。

有些作品中,红尘便开始兼有虚实二义:

酒酣白日暮,走马入红尘。(孟浩然《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》)

夜半听鸡梳白发,天明走马入红尘。(王建《从军后寄山中友人》)

红尘扰扰日西徂,我兴云心两共孤。(元稹《重酬乐天》)

驱马独归寻里巷,日斜行处旧红尘。(李绅《重入洛阳东门》)

到了唐代,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盛,“红尘”又多了一个意思,那就是纷纷攘攘的世俗。

如唐代王建《从军后寄山中友人》诗云:“夜半听鸡梳白发,天明走马入红尘。”

此时的红尘,已被喻指繁华热闹的都市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在佛教里,红色象征世俗诱惑,代表生命的追求和世人的欲望;尘,乃是尘埃和污垢。

如明贾仲明《金安寿》第四折写的“你如今上丹霄,赴绛阙,步瑶台,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。”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清范阳洵的《重修袁家山碑记》写道:“其自愿混迹红尘,广行善事,以拯危救难。”

这里的“红尘”,就是指让我们烦恼却又逃不开的世俗世界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Posted in 世界杯葡萄牙阵容
Copyright © 2088 2034年世界杯_足球中国世界杯预选赛 - qdhuaxu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