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洁甘孜
“甲居”,藏语意为百户人家,是一幅藏在川西高原间田园牧歌式的画卷。这里民风淳朴、建筑独特、自然风光旖旎、历史人文厚重,是让大连人陈文超第一次来就一眼钟情的地方,于是他心甘情愿地留在这里三年。
喀咔村风光
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甲居镇的喀咔村,在2019年,和大多数的偏远山村一样,山路崎岖,出行依靠的是一条仅能容下一辆小车的小道。村里青壮年多外出务工,老龄化严重,特色产业缺失。2019年,村子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,甲居藏寨景区旅游环线公路顺利建成并穿村而过。被“重重小路”掩罩的喀咔终于“露相”,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了喀咔村,乡村旅游的兴起吸引了很多的外来投资商,也让一些心思活泛的群众动起了吃“旅游饭”的念头,大家“摩拳擦掌”,想在这片即将“亮相”的土地上进行自己的创作。
2021年,陈文超和朋友到川西旅行,偶然来到了喀咔村。“这里可以看见‘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’的风景,也可以感受到‘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’的闲适与宁静,这里原始村落的质朴感深深吸引了我,让我产生了留下来,在这座独具藏族特色的村寨干点事、过点不一样的人生的想法。”这是陈文超对喀咔一眼钟情的原因,也是他在这里坚守的支撑。
喀咔村民宿
行动永远是改变现状的最佳方法,说干就干,陈文超迫不及待地开始了。他和喀咔村村支部书记黄建华交流了盘活闲置农房,打造具有藏式传统韵味的特色民宿的经营理念。二人改变村里现状和发展旅游的想法一拍即合,为了给予这个初来喀咔的“外来人”更多的帮助和信心,黄建华第一个“大胆”地将自己的房屋交给了陈文超打造并经营管理。
“这里吸引我的地方除了自然风光,就要数独具特色的藏式建筑和藏族文化,所以我在打造民宿的时候,特别重视保留藏式建筑的外在风格,内部装修中除了必要的功能优化分区外,最大程度地保留着藏房的原汁原味,一处墙壁、一口石缸除了观赏价值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象征,也是游客最感兴趣的点,我经常同村里的其他民宿经营者交流我的这一观点。”陈文超的这种守“旧”观点起初也和村里一些急于大建大修现代建筑,大搞游客接待的想法产生“碰撞”。
“我就让他们到我这里来,看我的装修是怎么做的,听我和游客交流,让大家自己感受游客最感兴趣的东西,感受我对游客的服务态度。”事实总比语言更具有说服力,慢慢地接受陈文超观点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。
“他租我家房子已经3年多了,原来简陋的房子现在成了精装民宿,除了获得租金,也可以在民宿打工,家庭收入比起以前要高很多,一年下来收入得有小十万呢”。说到这里,金康田园民宿房屋主人罗会珍脸上洋溢着幸福。
全体村民为省内外民宿投资人颁发“优秀新村民”证书
从改造第一家民宿到改变村民只重眼前效益的观念,陈文超正逐渐融入喀咔村,从村民口中的“外来者”变成了“家乡人”。截止目前,在“新”村民的共同努力下,全村已经完成民宿改造15家。为了欢迎更多有“经验”“才华”的人来到喀咔,喀咔村全体村民在党支部的号召下,在党群活动中心为陈文超等来自大连、重庆、成都、雅安的省内外14名民宿投资人隆重举办了入村仪式,为他们颁发了“优秀新村民”证书,对他们加入喀咔村这个“大家庭”表示热烈欢迎。
“这样的仪式,更多的是感谢他们对喀咔村的贡献,村两委将更好地为投资商做好服务。”喀咔村支部书记黄建华说道。
陈文超说:“‘新’村民是喀咔村所有乡亲对我们外来投资商的认可和关怀,让我们有了家的归属感,我们也愿意在乡村振兴中带领全体村民增收致富。”
“乡村振兴要做什么?我们能做成什么样?”成了陈文超和黄建华经常讨论的问题,也成了更多外来投资者和喀咔人思想的问题。借助全域旅游的东风,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、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,全村人端牢旅游饭,成为了“新村民”“老喀咔”共同的愿望。
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,乡村振兴、全域旅游的东风吹到了喀咔藏寨。越来越多的像陈文超一样的“新村民”和留在家乡的喀咔人,在一起建设着这个古朴美丽的“老喀咔”,而它也在静悄悄地开始着它的“新”转型。
来源/四川观察
编辑/黄微
责编/宋雪华
审核/洛绒郎加
监制/谭荣皓